清朝的海军崛起与衰落

《清朝的近代海军建设》

一般认为,至晚在宋朝就开始有国家编制的水军或者水师。但是真正的近代化海军建设,则开始于清朝晚期。

宋朝水军

海军这个说法是个外来语,按照的传统说法,是水师或者水军。意思就是在水上作战的军队。称海军为Navy,这个词来自拉丁语(Navis)是“船”的意思。直译过来就是利用船来作战的军队。这个说法和中文的意思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欧洲其他国家对于海军称呼最多的是Marine,Marine这个词也是来源于拉丁文(Marinus),意思是“海洋的”。比如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波兰,瑞典,都是用这个词的各种不同的衍生拼写来称呼海军。同时大约17世纪出现的近代海军,开始真正具备了远海作战以及控制和保护海上运输线的能力。掌握所谓“海权”,逐渐成为国家崛起的重要保障。比如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 1840-1914 )的《海权论》的原文书名就是《海权对1660年-1783年历史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

《海权论》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

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 1840-1914 )

所以,如果说水师是泛指一切水上军事力量,海军就是专指可以在海上作战的军事力量。所以当清朝开始建设近代海上军事力量时海军也取代了水师,开始成为水上军队的名称。比如,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清设立统一管理全国水师的机构,就叫「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但海军衙门指挥的新式海军舰队,还是按习惯被称为水师。主要有四支水师:就是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以及福建水师。它们就构成了清朝新式海军的主体。在甲午战争之前,一度被认为是东亚最强海军。

作为新式海军的福建水师,确切地说,应该叫福州船政水师。因为福建早已存在旧式的所谓「绿营水师」。福州船政水师,实际上是福州船政的工厂舰队,受福州船政局节制。主要舰船也都是由船政工厂自制。因为1860年代洋务运动之后,左宗棠奉命成立福州船政,随着福州船政制造厂和船政学堂的不断发展,以及马江附近的军港设施日益健全,福州船政制造的军舰和培训出的海军人才,渐成规模。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接任左宗棠的船政大臣沈葆祯,奏请清廷批准,将福州船政的军舰编成舰队,设轮船统领统一管理,而福州船政舰队的首任轮船统领,就是原福建水师的提督李成谋。

福州船政局

到19世纪70年代,福州船政的舰队发展到共有各种兵船26艘,战舰11艘。是当时中国总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1879年清政府诏令福州船政舰队,先行练成一军,福建海军由此正式宣布成立。基地设在福建马尾军港。

停泊在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

1883年,清政府与法国在越南爆发战争。1884年的8月22日,法国远东舰队突然偷袭了停泊在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福建水师仓促应战,最后9艘战舰被击毁。随后法军又摧毁了马尾造船厂,闽江沿岸炮台和河防设施,使福建水师彻底瘫痪,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到1909年,清政府整编全国水师,被正式合并重组,独立的福建水师就此解散。

马尾海战,如果仅就中法双方的舰队实力对比来看,应该说,法军其实也并没有绝对优势如果福建水师当时应对得当,行动果断,事后复盘,甚至是有可能获胜的。但是实际的战役进程,却是法军只用了大约3个小时,只以4舰受伤的微小代价,几乎全灭了福建水师。所以战后,时任船政大臣的张佩纶,作为马尾海战失利的首要责任人被追责。被指战前措施失当,战中临阵脱逃,战后又谎报战情,掩盖真相。最后被革职查办充军东北。这个张佩纶,就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爷爷。而张爱玲的奶奶,就是张佩纶的第三位太太,李鸿章的长女,李菊藕。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福州船政学堂。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也是清朝新式海军军官的摇篮。船政学堂1866年创办。最初分前学堂和后学堂两部分。前学堂用法文授课,学造船。后学堂用英文授课,学航海学制5年。后学堂后来就演变为海军军管学校。中法战争后,因福建水师损失惨重,大量人员便被调往北洋,充实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清朝海军的核心,但北洋海军的各级指挥官,除了提督丁汝昌之外,各舰管带、帮带,则基本全部来自福州船政学堂。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的14位舰长中,有10位是船政学堂第一期的同班同学。

福州船政学堂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是由广东旧式绿营水师改编而成。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黄埔。广东水师虽然成立早,拥有各类战船大约400多艘,但基本都是旧式木质帆船。最大的战舰也不过排水量几百吨。大约从1866年开始,因为先后从英国和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从德国进口了11艘鱼雷艇,从黄埔造船厂订购了6艘炮舰,从福州船政订购了3艘巡洋舰和1艘炮舰。就逐渐形成了一支拥有千吨级战舰的近代化海军舰队。1875年后被纳入清朝新式海军编制。

广东水师

广东水师3艘最大的军舰,就是马尾造船厂建造的千吨级巡洋舰——广甲号、广乙号和广丙号。在1894年被调往北洋舰队归北洋海军指挥。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1艘触礁,1艘被击沉,1艘被俘后被编入日本海军。自此之后,广东水师就再也没有添置过同等或者比这三艘巡洋舰更大的军舰。只在1907年从日本川崎造船所,订购了6艘炮舰和4艘鱼雷艇。1909年,也就是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合并重组。广东水师作为一支独立编制的存在,宣告终结。

广甲号

广乙号

广丙号

南洋水师的前身是“江南轮船”,因为船舰全部都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制造的西式蒸汽轮船。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驻上海。负责管理广州、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事务及各项“洋务”,由江苏巡抚兼任。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驻。后改称为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由两江总督兼任。而南洋水师的“南洋”,就是来自于「南洋大臣」。

所谓「南洋」是相对于「北洋」而言的。清朝中晚期中国的沿海地区被划分为南洋、北洋南北两个区,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为北洋。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广东各省包括东南亚,就均被称为“南洋”。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 都是清末管理地方洋务的官员。

江南轮船

南洋水师的军舰,大多为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制造,只有少量从德国和英国进口。到1884年中法战争前,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总吨位大约二万吨。停泊地主要为上海和南京。负责江浙一带的内江和沿海。因为清政府当时的海军发展策略是优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海军,所以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以及实力与北洋水师相差悬殊,加之李鸿章又将南洋水师较为先进的炮艇置换给了北洋水师,所以南洋水师虽然也是一支近代海军舰队,但它发挥的作用却更像是一支旧式水师。长期停泊在吴淞口,仅备巡访之用,极少出海。

南洋水师

1884年中法越南战争时,南洋水师曾派5艘战舰参战,最后2艘被击沉,1艘因意外事故沉没。之后一度长期停止订购新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因北洋水师基本全军覆没,南洋水师的部分舰艇又被调防北洋。到1909年,南北洋两只舰队合并。南洋水师不复存在。

最后,咱们再说说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1875年开始筹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5艘主力战舰,总兵力大约5000多人,还拥有天津、旅顺、威海、、青岛等军港和防御炮台,海军军校机器局等机构设施的,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1888年,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正式的名称是北洋海军。是清朝新式海军四支舰队中投资最大,规模最大,也是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一度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

北洋水师

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遭日军重创。经远号管带林永昇,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战死。镇远号退入威海卫时触礁,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定远号管带记名提督刘步蟾,最后拒绝投降自尽成仁。

丁汝昌

海战中,北洋水师的主力舰被击沉5艘,击伤4艘。其它半停于威海卫的战舰,被日军陆军炮队击沉,最后所剩的十多艘战舰投降,被日军俘获之后,编入日本海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水兵

甲午战败之后,光绪皇帝下旨撤销海军衙门,撤销北洋海军编制,解散海军人员,撤销各地海军学堂,清朝海军彻底停摆。

但一年以后,因为甲午战争前,从英国和德国订购的两艘鱼雷炮艇,先后完工。清政府不得不再次召回已被遣散的海军军官负责接收。同时因为南洋水师的5艘主力舰和福建水师的1艘鱼雷巡洋舰,被抽调北上填补北洋防务。加上新订购的英国德国军舰,等于事实上又重组了一支舰队。所以随后,清政府又开始恢复了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并重启向英国和德国订购军舰。

1896年,清政府向德国订购了3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向英国订购了2艘巡洋舰。到1898年,这9艘军舰开始陆续交付。所以1899年,清政府重新启用被革职听候查办的北洋水师旧将——叶祖珪和萨镇冰。统领新购军舰各项事务。舰队名称仍被称为北洋水师,由北洋大臣节制。

叶祖珪

萨镇冰

1909年清政府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载洵与萨镇冰被任命为筹办海军大臣。同时开始整编全国水师,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合并重组为「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两支舰队。

载洵

飞鸿号

总体来说,清朝近代海军的建设,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最初是由总理衙门负责。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之后事实上则一直是由设在福建的船政大臣衙门负责。1874年日本侵犯之后清政府调整海军发展战略权力回归总理衙门开始统筹全国海军的发展。1885年中法战争以后,海军建设发展权从总理衙门移出,专设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负责。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战败后,海军衙门被裁撤。权力再次回归总理衙门。1909年,清政府专设筹办海军事务处,负责海军事务。1910年,参照英国方式,海军事务处被正式升级为海军部,统领全国海军事务。

海军留学生

清朝新式海军,在世界大势之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强盛之时,也可以说算是基本跻身世界一流之列。但是一场马尾海战,打残了福建水师。一场甲午战争,又打没了北洋水师。大清海军又从强变弱。虽然之后再次重生,但已与世界一流相去甚远。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原大清海军所属各舰队基地、物资、军校,以及人员,全部移交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中华民国海军。

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